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为何每年会进口大量的大豆?

2021-08-20 18:03:37 来源:广东财经网

近日,根据中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我国粮食进口量9917.5万吨,去年同期进口7230.2万吨,同比增长37.2%,其中大豆进口量占到粮食进口总量的58%。

相比2020年大豆进口量占全国粮食进口量80%的占比,如今虽有所下降,但我们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很多人都在疑惑:我国是不适合种大豆呢?为什么每年会进口大量的大豆?如果我投入大豆产业是不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呢?

一、世界大豆的总产量在不断增加,选择大豆进口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要知道,总体而言,只要能种玉米、小麦的田也能种大豆。据我所了解到的数据如下:

2020年,中国大豆单产132公斤,小麦383公斤,玉米421公斤。

2020年,中国进口大豆1亿吨。

2020年,中国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共计9.5亿亩。

然后,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我们的大豆全部实现国产化,我们需要改种7.6亿亩耕地,正好是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80%。

最后,它又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我们是选择进口一亿吨大豆?还是进口一亿吨小麦+两亿吨玉米呢?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那我告诉你,这相当于卖掉全球粮食市场60%的小麦和110%的玉米,可想而知。

相反,目前世界大豆的总产量却不断增加,当下选择大豆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全球大豆产量从1992年的1.17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3.42亿吨,增幅高达170%。世界大豆的供给格局也是高度集中:一是从国别来看,全球大豆产量最高的国家分别是USA、巴西、阿根廷和中国,产量之和占世界大豆产量的比例为86.8%,其中,USA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占比达33.9%;二是出口量方面,世界主要三大出口国为巴西、USA和阿根廷,出口量之和占比达89.2%,其中巴西占比就达44.9%,USA占比达35.7%。

二、本质上,我们进口大豆是理性的选择,在当时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决策

先上结论,我们大量进口大豆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在当时更是一个理性的决策,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发生变化,而政策的转向通常是有滞后性的,导致目前我们看到这种惊人的进口量以及大家莫名的惊愕。

从加入WTO开始,我们开始了一轮迅速的工业化进程,那时农业生产是降到次要位置的,大量农业用地要被改造为工业用地发展经济,这是合理的选择。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保证最低限度的粮食安全,毕竟这是底线。于是在又要与农争地,又要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作出的决策就是保口粮,牺牲其他不关系国计民生的作物。

在当时,大豆就是被作为不重要的经济作物战略性放弃,从国际市场采购补充。错了吗?在当时没错!与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不同,在我们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大豆的需求与现在是不同的,发展到今天大豆需求如此之大在当时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大豆在中国一直是作为一种榨油的油料作物,而吃油这件事首先并不是必需品,半年不吃油也不会死人,而且油料的替代作物非常多,如玉米、花生、菜籽等,放弃大豆并不存在明显的问题。

可发展到后来,有一些变化是无法预估的。这个变化就是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对大豆的依赖从油脂转变为豆粕!这点非常重要,油脂的需求量其实很有限,并且替代品很多。但是豆粕作为全球最大的蛋白来源,很难被替代,这就是大豆进口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当然本质上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均GDP从低水平发展到另一个高水平台阶后,居民对植物油的消费增长结束,但是对肉类的消费开始猛增,于是大豆进口开始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三、最后,相比大米的亩产量,同样的耕地,大豆亩产量不划算

有很多人都说大豆平均亩产是200kg,哪有这么高。USA的大豆平均亩产在170-180kg左右,我国的更低些,只有150kg左右。而大米的全国平均亩产是400kg左右。直接比的话,大米亩产是大豆的2.7倍。这还是全国的大米平均亩产,包括了很多只能一年一熟和不太好的耕地。

而且,大豆只能一年一熟,而大米可以一年两熟,种植冬小麦可以两年三熟。对于我国南方和华北平原的土地种植来说,亩产的优势还要大于平均亩产之间的比率。比如:2015年河南小麦主产区平均小麦亩产量多达780.9公斤创新纪录。对于南方大米主产区来说,可以一年两熟,一般平均亩产能够达到600公--800斤以上。

就算用平均亩产的差距来算,大米的平均亩产是大豆的2.7倍。大家要注意更新数据,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9554万吨,接近一亿吨。如果要国内来生产这些大豆,需要消耗相当于2.7亿吨水稻产量的土地。而2.7亿吨是我国粮食产量的45%,2020年我国一共产出水稻2.07亿吨。不到1亿吨大豆需要的土地比全国一年种水稻需要的土地多多了。

即使大豆亩产和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比的话,差距还更加悬殊,一般在中等地力条件下,专用青贮玉米品种亩产鲜秸秆可达4.5~6.3吨,籽粒玉米产量在700-900公斤左右。土豆亩产基本在2吨以上,能达到5吨。

可见,对于我国人均土地少,而相对于耕地来说,人口太多了,放弃大豆自给,保证主粮供给本身就是是理性选择。

最后,大豆作为主粮的副食品,是我们消费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它不仅能加工成为食用油以及豆制品,还能作为高蛋白饲料。我们都知道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需要极其庞大的猪肉产业链,猪饲料自然也是消耗极其庞大,几乎80%的大豆都用在了养殖业,所以我国为什么每年都会进口如此多的大豆。

可见,我们看到了政策在当时基于大豆的油脂需求做出的决策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大豆的油脂角色淡化,作为副产品的豆粕需求爆发式增长,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当前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而已。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1098101642@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声音提醒
  • 60秒后自动更新
  • 中国8月CPI年率2.3%,预期2.1%,前值2.1%。中国8月PPI年率4.1%,预期4.0%,前值4.6%。

    08:00
  • 【统计局解读8月CPI: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从环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6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1-8月平均,CPI上涨2.0%,与1-7月平均涨幅相同,表现出稳定态势。

    08:00
  • 【 统计局:从调查的40个行业大类看,8月价格上涨的有30个 】统计局: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扩大0.1个百分点。从调查的40个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30个,持平的有4个,下降的有6个。 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1%,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1.7%,扩大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降转升,上涨0.6%。

    08:00
  • 【日本经济已重回增长轨道】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最初估值,因企业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支出超预期。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合成年率增长3.0%,高于1.9%的初步估计。经济数据证实,该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重回增长轨道。(华尔街日报)

    08:00
  • 工信部:1-7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965亿元,同比增长25.9%。

    08:00
  • 【华泰宏观:通胀短期快速上行风险因素主要在猪价】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8月通胀数据称,今年二、三季度全国部分地区的异常天气(霜冻、降雨等)因素触发了粮食、鲜菜和鲜果价格的波动预期,但这些因素对整体通胀影响有限,未来重点关注的通胀风险因素仍然是猪价和油价,短期尤其需要关注生猪疫情的传播情况。中性预测下半年通胀高点可能在+2.5%附近,年底前有望从高点小幅回落。

    08:00
  • 【中国信通院: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环比均下降】中国信通院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259.5万部,同比下降20.9%,环比下降11.8%,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4.8万部,同比下降 17.4%; 2018年1-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下降17.7%。

    08:00
  • 土耳其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2%。

    08:00
  • 乘联会:中国8月份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76万辆,同比减少7.4%。

    08:00
  • 央行连续第十四个交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08:00
  • 【黑田东彦:日本央行需要维持宽松政策一段时间】日本央行已经做出调整,以灵活地解决副作用和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央行在7月政策会议的决定中明确承诺将利率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低水平。(日本静冈新闻)

    08:00
  • 澳洲联储助理主席Bullock:广泛的家庭财务压力并非迫在眉睫,只有少数借贷者发现难以偿还本金和利息贷款。大部分家庭能够偿还债务。

    08:00
  • 【 美联储罗森格伦:9月很可能加息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鉴于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

    08:00